怎么推销理财险:让客户主动掏腰包的3个底层逻辑
最近跟几个做保险的朋友聊天,发现大伙儿都在头疼同一个问题——理财险明明能帮客户存钱还能抗风险,可为啥总被当成“骗子业务”?有个同事连着被5个客户挂电话,气得直拍大腿:“我讲的都是标准话术啊!”其实吧,推销理财险这事儿光靠背资料真不行,得学会把产品说明书翻译成人话。就像上周我碰见的李阿姨,她儿子要结婚正愁彩礼钱,我跟她聊养老规划反而被轰出门。后来改口说“这笔钱放三年能多出个金镯子钱”,嘿,当场就签单了!今天咱们就掰扯掰扯,怎么让客户自己觉得这理财险非买不可。
一、先搞懂客户心里那本账
很多新人容易犯的错,就是抱着产品手册就开始嘚啵嘚啵说。有次在社区摆摊,看见个小伙子拉着大妈讲预定利率,人家直接甩了句:“说人话!”其实客户关心的问题就三个:
- 💰 我的钱会不会打水漂?
- 💸 什么时候能拿到更多钱?
- 👵 这事儿跟我家实际情况搭不搭?
记得上个月碰见的开小超市的张哥,他上来就问:“这钱要是急用能取不?”这时候要是照本宣科讲现金价值表,保准把人吓跑。我直接掏出手机给他看案例:“像您这样月流水十几万的,放5万进来,第二年要是进货缺钱,能随时取出5万2,比放活期多赚两箱啤酒钱。”结果你猜怎么着?他当场就把进货尾款转进来了。
二、把专业术语炖成家常菜
有回听同事跟客户说“预期收益可达IRR3.5%”,客户一脸懵地反问:“爱啥玩意儿?”这时候就得学学菜市场大妈的本事。我通常会拿客户身边的东西打比方,比如说理财险就像“会下金蛋的母鸡”:“您现在喂它10斤玉米(保费),每年能下3个金蛋(生存金),等喂满5年,母鸡还能宰了吃肉(满期金)。”这么说连六十多岁的王大爷都直点头。
不过要注意别把话说太满,有次见同行跟客户保证“绝对跑赢通货膨胀”,结果赶上政策调整,客户差点要告他。我现在都这么说:“咱这方案就像雨天带伞晴天戴帽,不敢说百分百防住所有意外,但至少淋雨感冒的概率能降七成。”
三、制造“错过这村没这店”的紧迫感
这招可不能乱用,得看人下菜碟。上周遇见个开滴滴的刘师傅,他说再干五年就回老家养老。我马上接话:“哎哟那您可得抓紧了!您现在每月存2000,就跟每天少抽两包烟似的,等五年后正好每月能多领1500,到时候在村头小卖部买酒都不用跟儿子伸手要钱。”说着掏出计算器当面给他算,眼看着他手指头在屏幕上划拉,就知道这事成了。
不过要注意别踩红线,什么“最后三天优惠”这种话千万不能说。我常用的说法是:“您看最近银行利息又降了是吧?好多老客户都赶在调整前锁定了收益,就像买菜遇到特价,多囤两斤总没错。”这么说既合规又能戳中痛点。
四、客户抗拒点见招拆招
遇到客户说“我再想想”怎么办?这时候千万别急着追单。上个月有个开美容院的客户,前三次见面都说要考虑。第四次我带着自制对比表过去:“陈姐您看,要是去年这时候开始存,现在都能多出套美容仪的钱了。不过现在开始也不晚,就像种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,其次就是现在嘛。”结果她当场签了年缴5万的单子。
还有客户总担心保险公司倒闭,这时候光说“有银保监监管”太官方。我一般这么说:“您知道咱小区门口那家银行吧?要是它都能倒,那您存在哪家理财都不安全了。再说咱们公司去年利润够买下三个万达广场,您说稳不稳?”说着翻出公司财报截图,客户肉眼可见地放松下来。
五、做好售后服务才是长久之计
很多同行签完单就玩消失,这可是大忌。我有个客户三年前买的理财险,每年生日都收到我手写的收益报告,去年她闺女上大学直接加保了教育金。有次她跟我说:“其实当初根本不懂啥复利,就是觉得你这人实诚。”看吧,信任才是最好的推销话术。
现在每个月我都会给客户发“理财晴雨表”,用天气预报的形式讲市场动态。比如上周发的:“本周金融市场多云转晴,建议持有理财险的朋友可以适当补仓,就像春播前多备点种子~”这种既专业又不失亲切的沟通,让老客户转介绍率提升了40%不止。
说到底,推销理财险不是耍嘴皮子功夫,得站在客户角度把冷冰冰的数字变成热气腾腾的生活愿景。下次遇到犹豫不决的客户,不妨试试这么说:“咱们现在每月省下两顿火锅钱,等孩子上大学那年,这些钱能变成他四年的学费加生活费,到时候您就等着孩子夸您有远见吧!”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