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财怎么跑客户:3个接地气技巧,搞定长期资源积累
说到理财行业跑客户这事儿,很多新手小伙伴是不是总感觉客户资源不够用?或者明明手头有不错的产品,但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和客户打开话匣子?其实吧,跑客户这事儿真没想象中那么玄乎,关键得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。今天咱就唠点实在的——比如怎么从朋友圈里"钓"出潜在客户,怎么把客户需求摸得门儿清,还有最重要的是,怎么让客户自己主动帮你带新资源过来。下面这几个接地气的招数,都是我这些年碰壁碰出来的经验,大伙儿不妨试试看。
一、从朋友圈开始"种草"
现在大伙儿见面第一句话都是"加个微信呗",但加了之后呢?很多理财经理的朋友圈要么全是产品广告,要么就是万年不更新。这哪行啊!其实朋友圈就是个现成的"种草"基地。上周我有个同事就靠每天发条理财小故事,愣是把个潜水三年的客户给激活了。
- 晒日常比晒产品管用:早上发个晨跑打卡配文"坚持定投就像坚持锻炼",午休时po个便当照片写"合理配置资产就像搭配营养"
- 客户案例要匿名讲:比如"今天帮王姐调整了教育金方案,原来每月存2000也能攒出留学费用"
- 互动比展示更重要:看到客户晒旅游照,别光点赞,评论句"这地方适合养老,要不要聊聊养老规划?"
不过要注意啊,千万别搞成微商画风。有回我连着三天发产品信息,结果被客户调侃说"再发就要屏蔽你了"。后来改成每周二四定点发干货,反而咨询量上来了。
二、别急着卖产品,先"卖需求"
记得刚入行那会儿,我见客户就掏产品手册,结果十个有八个摆手说"再看看"。后来跟着前辈学了招"需求探矿术",情况立马不一样。比如上个月见的李阿姨,本来只想存定期,聊着聊着发现她闺女要出国,这才带出教育金规划的需求。
这时候,你得先放下产品手册,想想这几个问题: 客户现在最焦虑什么?(比如宝妈担心孩子教育费) 他们自己都没意识到的需求在哪?(像很多年轻人不知道工资理财能跑赢通胀) 怎么把产品优势转化成客户能听懂的人话?(别说"年化收益率",改说"这笔钱存着能多买两部手机")
有次给年轻客户做方案,我直接拿了奶茶做比喻:"你现在每天喝奶茶的钱,稍微调整下就能变成旅游基金"。结果人家当场就签了零存整取协议。
三、长期维护,把客户变成"自来水"
理财这事儿最讲究细水长流,千万别做"一锤子买卖"。我们团队有个金牌经理,他80%的新客户都是老客户介绍的。秘诀就是每月固定动作:
- 生日当天手写贺卡(电子版也行,但一定要带客户照片)
- 市场波动大时主动提醒(不是群发!要根据客户持仓单独说)
- 每季度组织小型理财茶话会(控制在5-8人,备点精致茶点)
上个月我有个客户突然转介绍三个朋友过来,问为啥推荐我,人家说:"因为这小伙子连我养的金鱼叫什么都记得"。其实哪是我记性好,不过是每次见面都把客户提到的生活细节记在本子上。
【灵感探索】客户心理那点事儿
跑客户说到底还是人情世故,特别是理财这种涉及钱的敏感领域。很多人嘴上说"看收益",心里其实更在乎安全感和被重视感。有次帮客户调整基金组合,我特意选了家他老家那边的基金公司,虽然规模不是最大,但就因为这点小心思,客户感动得逢人就夸。
现在行业里都说要数字化转型,但别忘了人性化服务才是核心竞争力。就像我们行长说的:"再智能的APP,也比不上理财经理记得客户孩子的生日"。这话听着老套,可真是这个理儿。
最后说个真实案例:同事老张的客户王总,原本只是来做企业现金管理,结果老张发现他车险快到期,顺手推荐了保险部的同事。就这么个举手之劳,后来王总把整个公司的员工年金计划都交给我们了。你看,有时候跑客户不是推销,而是解决实际问题。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