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财客户怎么拍?3招教你用镜头抓住用户信任感
最近好多理财顾问跑来问我,说现在短视频这么火,但自己对着镜头讲产品总觉得尴尬,拍出来的东西客户压根不爱看。哎,这问题真不是个例!其实吧,理财客户怎么拍这事儿,关键得让用户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你的专业和靠谱。咱们今天就来聊聊,怎么用手机镜头把那种“把钱交给我你放心”的感觉传递出去。我琢磨了很久,发现大多数人总爱把重点放在讲数据、晒收益上,结果反而把客户吓跑了。不如试试这几个接地气的小技巧,保准让你的视频更有温度...
一、拍摄前的秘密准备:客户不是韭菜,是活生生的人
上次有个朋友拍视频,上来就对着提词器念了十分钟年化收益率,结果评论区全是“又来个割韭菜的”。这事儿给我提了个醒:理财客户怎么拍才能不招人烦?首先得想明白,人家刷手机时最怕遇到什么。
- 【场景选择】别总在办公室拍!试试咖啡厅窗边位,阳光洒在笔记本上的画面比冷冰冰的工位亲切多了
- 【服装小心机】穿西装打领带?不如解开第一颗扣子,袖子随意挽到手肘,这种松弛感反而更显专业
- 【道具玄学】手边放个带茶渍的马克杯,比摆着崭新的金融书籍更让人觉得你有实战经验
不过啊,这里头有个误区要提醒大家。有次我看到个理财经理,特意把背景墙换成整面证书墙,结果弹幕都在刷“装X遭雷劈”。后来改成家庭照片墙加盆栽,咨询量反倒涨了三成。这告诉我们:客户要的不是冰冷的权威,而是能共情的普通人。
二、拍摄中的黄金30秒:让用户感觉在和老朋友聊天
你知道抖音用户平均停留时间吗?就2.7秒!要是开头没抓住眼球,后面讲得再专业都白搭。我试过二十多种开场白,发现最管用的是这两种:
- “昨天有个客户问我...”(立马带入具体场景)
- “千万别学我三年前...”(用自曝短板建立信任)
记得上个月拍养老规划专题吗?我特意把手机架在胸口高度,边说边整理桌上的文件。有粉丝留言说:“看你翻合同的样子,跟我家楼下银行的小王一模一样”。你看,这种无意识的动作反而最能消除距离感。对了,遇到专业术语怎么办?有次我说“α收益”,马上改口成“就是咱们常说的稳稳的幸福”,弹幕瞬间飘过一堆“懂了懂了”。
说到互动技巧,有个绝招你们肯定想不到。有回我讲到一半突然看镜头外:“阿姨您稍等啊,我录完这段就给您办手续”。虽然画面里根本没人,但第二天居然有三个客户问“昨天来找您的是不是张阿姨”。你看,制造现场感能让用户觉得你不是在背稿子。
三、拍摄后的神来之笔:99%的人都忽略的细节
拍完别急着发!我见过太多好内容毁在后期处理上。上周帮同行看视频,发现他把关键内容都放在右上角——结果被抖音的文案框挡得严严实实。这里教大家个土方法:用另一台手机开着抖音预览界面,确保重要信息不在危险区域。
再说说封面设计,千万别用网上那些模板。有阵子我试过在封面放自己大笑的照片,点击率直接翻倍。后来才想明白,用户潜意识里觉得爱笑的人更可信。还有啊,发视频的时间点特别重要。我发现早上7点发养老规划内容,比晚上8点发点击量高40%,可能因为这个点刷手机的都是要送孩子上学的中年人。
最后说个扎心的事实:有80%的理财视频都毁在BGM上!上次听到有人用《恭喜发财》配基金定投讲解,差点没把我送走。建议收藏几首轻快的钢琴曲,比如《夜的钢琴曲五》,这种旋律既不会抢戏,又能营造专业氛围。
可能有人会问,那如果客户不愿意露脸怎么办?我有个绝招:拍手部特写!比如整理票据时的手指动作,或者用钢笔在计划书上勾画重点。这种局部镜头既保护隐私,又能突出专业细节。有次我拍了个戴婚戒的手在敲计算器的视频,评论区都在猜“老师肯定成家了,做事更稳重”。
说到底,理财客户怎么拍的核心就八个字:说人话,干人事。别整那些虚头巴脑的术语,更别端着架子。就像我家楼下卖煎饼的大爷说的:“你得多往面糊里加鸡蛋,人家才闻着香愿意来买”。做视频不也是这个理儿?把专业能力揉碎了,化成客户听得懂的实在话,这才是真本事。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