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财应该怎么卖?三步走策略让你轻松打动客户
说到卖理财啊,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拿着产品说明书一通猛推,结果客户要么听得云里雾里,要么直接摆手说"不需要"。其实啊,这事儿就像谈恋爱,光靠死缠烂打可不行。得先搞清楚对方想要什么,再慢慢展示自己的优点。今天咱们就来聊聊,怎么把冷冰冰的理财产品卖出温度,让客户心甘情愿掏腰包。重点说说三个关键步骤:建立信任感、找准需求点,还有持续跟进服务。对了,中间还会穿插几个真实案例,保准你听完能马上用得上。
一、卖理财最容易踩的坑
去年我有个朋友在银行当理财经理,业绩总上不去。后来发现他老犯同一个错误——见人就推爆款产品。有次给退休大爷推股票型基金,大爷听完直接投诉到分行。这种情况啊,说白了就是没搞懂理财应该怎么卖的精髓。
- 信息轰炸型:从宏观经济讲到产品参数,客户听得直打哈欠
- 自说自话型:只顾着背话术,根本不听客户说什么
- 一锤子买卖型:签完单就玩消失,结果客户到期就转投别家
记得有次在超市排队,前面大姐跟销售员说:"我就想存个定期,你怎么老让我买保险啊?"这话听着耳熟吧?很多理财经理都栽在这上面。所以啊,咱们得换个思路,把"卖产品"变成"解决问题"。
二、让客户主动找你聊钱的秘诀
先问大家个问题:你们知道客户最怕理财经理说什么吗?不是专业术语,而是"这个产品收益特别高!"。去年有个调查显示,78%的客户听到这句话反而会起戒心。那要怎么说呢?试试这句:"您平时怎么打理闲钱的?"
这里有个真实案例。某支行的小王,连续三个月业绩垫底。后来他改变策略,每天抽半小时和客户聊家常。张大妈说儿子要结婚,他就帮着算彩礼钱怎么存;李叔抱怨养老金不够,他就演示定投方案。结果季度考核直接冲进前三。
- 第一步:做需求侦探 别急着掏产品,先问"您最近有什么花钱计划?"
- 第二步:当财务翻译 把七日年化收益换算成"每天能多买杯奶茶"
- 第三步:做长期管家 市场波动时主动提醒,比送米送油管用多了
我认识个资深理财师,她有个绝招:每次见客户都带个计算器。不是用来算收益,而是帮客户算日常开支。有次帮小夫妻算出每月外卖多花2000块,顺势引出基金定投,当场成交10万。
三、产品匹配的隐藏技巧
现在各家银行产品大同小异,怎么让客户觉得非你不可?关键在场景化推荐。比如教育金储备,别光说收益率,要描述"等孩子18岁时,这笔钱正好够出国保证金"。
有个案例特别有意思。客户王女士想买理财又怕风险,理财经理没推产品,反而问她:"您记得2008年金融危机时菜价涨了多少吗?"接着引出通胀概念,最后配置了黄金+债券组合。这种理财应该怎么卖的方式,既专业又接地气。
再说个反常识的。不是所有客户都适合推荐新产品,有时候劝客户别买反而能赢得好感。上周有个客户非要买私募,理财经理发现他半年后要买房,硬是劝住了。结果客户后来介绍了三个朋友过来。
四、售后才是真正的战场
很多新人觉得签单就完事了,其实啊,售后维护才是业绩倍增器。有个数据很有意思:开发新客户的成本是维护老客户的5倍,但八成理财经理都把精力花在前者。
我观察过业绩top10%的理财师,他们都有个共同习惯:定期给客户发市场解读短视频。不用很专业,举些生活化的例子。比如用天气预报比喻市场波动,用超市打折解释基金净值变化。
- 每月至少一次电话回访(别挑收盘时间)
- 市场大跌时主动出现(千万别躲)
- 记住客户重要日子(比如宠物生日)
认识个90后理财经理,他把客户分成"奶茶型"、"咖啡型"、"养生茶型"。奶茶型爱短线操作,就每周发市场快报;咖啡型看重品质,推定制化服务;养生茶型求稳,重点推荐固收+。这种分类法让他客户留存率高达85%。
五、实战中的临场应变
最后说说那些教科书写不出来的技巧。有次客户当面说:"你们产品不如XX银行啊。"这时候别急着反驳,试试这句话:"看来您做过功课了,能说说看中他们哪点吗?"往往能打开新局面。
还有个绝招叫"留白式销售"。介绍完产品主动说:"您不用马上决定,这几页资料带回去看看?"反而比穷追猛打更容易促成交易。这就好比相亲时适当保持距离,反而让人更想靠近。
最近遇到个棘手案例:客户把全部积蓄买成理财,结果家人生病急需用钱。这时候光道歉没用,我们连夜帮他申请紧急赎回,还联系了合作的医院垫付部分费用。虽然这笔交易亏了佣金,但收获了更珍贵的信任。
说到底,理财应该怎么卖这件事,核心就八个字:将心比心,换位思考。当你真正站在客户角度考虑问题,那些KPI啊、考核啊,反而会水到渠成。就像老理财师常说的:"别盯着客户的钱包,要看见他们的生活。"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